首页 > 教师主页 > 张杰

张杰

张杰

职称:教授 职务:

电子邮箱:zhangjieruc@ruc.edu.cn 办公电话:82509288

教育背景

1993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0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年7 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年7月至1993年7月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助教、讲师

1993年7月至1997年10月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期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年

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

1998年3月至2000年4月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4月至2002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金融制度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02年9月至2007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7年2至2010年3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10月-2017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2017年8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

学术和社会兼职

2000年7月至今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2002年7月至今 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理事

2008年5月至今 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9年6月至今 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0年8月至今 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2013年5月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3年8月至今  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讲授课程

金融学(本科生)

制度金融学(硕士生)

中国金融制度研究(博士生)

教学成果和荣誉

1995,陕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5,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优秀教师奖一等奖

1999,陕西省首届优秀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

1999,国家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

2000,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0,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7届青年教师奖

2009,入选国家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0,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2011年度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2年8月,2012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2012年9月,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科研方向

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

制度金融分析

金融制度与金融发展

代表性学术成果

专著:

2011,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enminbi: History, Theories and Policies,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Singapore.

2010,《银行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历史、理论与政策》(主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中国金融制度选择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全球经济演进:结构、逻辑与中国因素》(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主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经济变迁中的金融中介与国有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制度、渐进转轨与中国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3,《天圆地方的困惑》,中国金融出版社

译著:

2008,《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国际货币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货币、信贷与资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论文:

2014,《儒家伦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逻辑》,《金融评论》

2014,《存量与增量的制度均衡点》,《中国金融》

2014,《金融发展中的制度博弈》,《中国金融》

2013,《证券性金融支持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性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第2期

2013,《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哲学观及其他》,《金融评论》第2期

2012,《交易成本、法律传统与金融制度边界的决定》,《财贸经济》第2期

2012,《家庭组织的制度结构与儒家伦理》,《中国金融》第10期

2012,《家庭内隐性金融合约》,《中国金融》第9期

2012,《儒家伦理的兼容性质与弹性等级秩序》,《中国金融》第6期

2012,《儒家伦理、社会信任与制度妥协》,《中国金融》第5期

2012,《儒家思想、制度妥协与市场经济》,《中国金融》第4期

2011,《制度金融理论的新发展:文献述评》,《经济研究》第3期

2011,《中国货币金融变迁的特殊机理及其制度涵义:本土文献述评》,《金融评论》第6期

2011,《中国货币金融制度的早期景象:猜测与争执》,《社会科学辑刊》第1期

2011,《“笼中虎”:一个金融制度变迁故事的解读》,《金融评论》第2期

2011,《预算约束与金融制度选择的新理论:文献评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

2010,《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制度原因:主流文献的讨论》,《金融评论》第5期

2010,《认识制度金融学》,《中国金融》第5期

2010,《制度金融学的起源:从门格尔到克洛尔》,《东岳论丛》第10期

2010,《中国货币金融演进之谜:王亚南与彭信威的解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0期

2009,《中国的货币本位困境:历史根源与演进机理》,《东岳论丛》第8期

2008,《金融支持机制转换与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 》,《财贸经济》第2期

2008,《“郑和谜题”:国家的贸易激励、选择权与制度冲突》,《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

2008,《政府的市场增进功能与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金融研究》第11期

2008,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under Government Access》,《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Vol.3, No.2

2008,《全球经济调整与中国的选择:一个历史演进视角》,《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2期

2007,《中国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悖论”:基于海南案例的分析》,《金融研究》第8期

2007,《国家与商人的利益疏离及其后果——一个晚明例证》,《东岳论丛》第9期

2007,《中国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悖论”:基于海南案例的分析》,《金融研究》第8期

2006,《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经济研究》第6期

2006,《注资博弈与中国农信社改革》,《金融研究》第3期

2005,《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金融研究》第2期

2005,《究竟是什么决定一国银行制度的选择》,《金融研究》第9期

2004,《解读中国农贷制度》,《金融研究》第2期

2004,《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经济研究》第6期

2003,《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经济研究》第1期

2003,《窥探中国国有银行制度的内在矛盾与演进逻辑》,《管理世界》第2期

2003,《交易、风险与所有权》,《管理世界》5月

2003,《国有银行的存差:逻辑与性质》,《金融研究》第6期

2002,《Financial Arrangments for the Growth of China’s Non-SOEs》,《Forschung:40/41   Ed.Sigma,Berlin》

2001,《转轨经济中的金融中介及其演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管理世界》第5期

2001,《国家的意愿、能力与区域发展政策选择》,《经济研究》第3期

2001,《金融中介理论发展述评》,《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2000,《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第4期

1999,《体制外增长中的金融安排》,《经济学家》第2期;《新华文摘》第7期

1998,《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经济研究》第10期

1997,《中国的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及改革困境》,《经济研究》第8期

1996,《地方政府的介入与金融体制变异》,《经济研究》第3期

1995,《中国金融改革的检讨与进一步改革的途径》,《经济研究》第5期

学术奖励

2000,《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二等奖

2006,《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2009,《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三等奖

2012,《银行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历史、理论与政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二等奖

2013年6月,《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首届金融图书“金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