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主页 > 张成思

张成思

张成思

职称:教授 职务:

电子邮箱:zhangchengsi@gmail.com 办公电话:82509259

 

教育背景

个人主页(可下载所有论文):http://eps.ruc.edu.cn/EN/column/item104.shtml

1999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经济学士学位(国际经济学方向)

2006年9月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7.8-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2013.4-2017.8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

2013.12-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金融研究所所长

2012.08-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核心期刊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执行主编

2012.07-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货币金融系主任

2012.01-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海外引进人才专家评审组委员

2010.07-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07-2009.08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主讲博士生课程Applied Time Series Analysis等)

2006.09-2010.07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讲师、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数学”双语实验班项目执行主任

讲授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全英文硕士项目)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计量学、国际金融、金融专业英语

香港中文大学(全英文)

Applied Time Series Analysis(硕士/博士研究生); Applied Forecasting Methods(本科生)

科研方向

宏观金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动态机制、金融机构与市场、金融发展)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

 

学术成果简介

近年来以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以及Oxford Bulletin of Econ undefinedamp; Stat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统计研究》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专著3部共100余万字(其中一部《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2015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译著6部共200余万字;国家外管局保密内参1部。自2009年以来, RePEC数据库公布的中国学者国际学术影响力排名位于前10%(含国内兼职的海外教授)。

 

获奖情况

1.    2016年,第二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中国商品金融化分层与通货膨胀驱动机制)

2.    2015年,第三届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2014)优秀论文奖

3.    2015年,《金融研究》杂志年度优秀论文奖(优秀论文第一名)

4.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经济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实验班十年实践与推广)

5.    2014年,第二届“CF40-青年论坛”优秀论文奖

6.    2014年,第六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

7.    2013年,“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经济研究undefinedamp;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

8.    2013年,第四届“陈彪如金融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华东师范大学)

9.    2013年,第二届“中国青年金融学者奖”(中国金融博物馆设立)

10.    2013年,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1.    201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2.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等教育)

13.    2011年,宝钢优秀教师奖

14.    2011年,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奖(10年仅6篇)

15.    2011年,北京市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二等奖

16.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特等奖(第一名)

17.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

18.    2010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

20.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1.    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2.    2007年,《金融计量学》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部分中文期刊成果

[1].    张成思,刘贯春,2016《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管理世界》第1期。

[2].    张成思,芦哲,2016,《不对称的螺旋:媒体舆论与通胀预期传染》,《财贸经济》第6期(封面文章)。

[3].    张成思,党超,2016,《基于央行调查数据的通胀预期转化:算法基础与理解分歧》,《金融评论》第1期(封面文章,刊首文)。

[4].    张成思,2015,《央行沟通与前瞻性货币政策》,《中国金融》第10期。

[5].    张成思,刘贯春,2015,《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的边际效应演化分析》,《经济研究》第12期。

[6].    张成思,张步昙,2015,《再论金融与实体经济:经济金融化视角》,《经济学动态》第6期。

[7].    张成思,刘泽豪,罗煜,2014,《中国商品金融化分层与通货膨胀驱动机制》,《经济研究》第1期。

[8].    张成思,芦哲,2014,《媒体舆论、公众预期与通货膨胀》,《金融研究》第1期。

[9].    张成思,陈曦,2014,《中国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进步》,《世界经济》第1期。

[10].    张成思,姜筱欣,袁江,2013,《资本轮动、行业潮涌与中国通货膨胀模型》,《世界经济》第2期。

[11].    张成思,朱越腾,芦哲,2013,《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之谜》,《金融研究》第6期。

[12].    张成思,2012,《全球化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模型》,《经济研究》第6期(封面文章)。

[13].    张成思、李雪君,2012,《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国金融发展指数研究》,《金融研究》第6期(封面文章)。

[14].    张成思,2012,《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回归货币主义?》,《世界经济》第8期(封面文章,刊首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并刊登于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成果要报内参)。

[15].    张成思,2011,《通货膨胀目标错配与管理研究》,《世界经济》第10期。

[16].    张成思,2011,《人民币升值与中美国际平价关系新格局》,《财贸经济》第6期(封面文章)。

[17].    张成思,2010,《长期均衡、价格倒逼与货币驱动》,《经济研究》第6期(封面文章)。

[18].    张成思、李颖,2010,《全球化与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世界经济》第11期(封面文章)。

[19].    张成思,2010,《随机波动与经济周期平稳化研究》,《财贸经济》第1期。

[20].    张成思,2010,《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新前沿:全球新型金融危机视角下的理论述评》,《国际经济评论》第5期(封面文章)。

[21].    袁江、张成思,2009,《强制性技术变迁、不平衡增长与中国经济周期模型》,《经济研究》第12期(封面文章)。

[22].    张成思,2009,《中国CPI通胀率子成分动态传导机制研究》,《世界经济》第9期(封面文章,刊首文)。

[23].    张成思,2009,《外生冲击、货币政策与通胀持久性转变》,《管理世界》第7期。

[24].    张成思,2009,《基于多变量动态模型的产出缺口估算》,《统计研究》第7期。

[25].    张成思,2008,《中国通胀惯性特征与货币政策启示》,《经济研究》第2期。

[26].    张成思,2008,《通货膨胀动态路径转变及其启示》,《金融研究》第3期(封面文章,刊首文)。

[27].    张成思,2007,《短期通胀率动态机制理论述评》,《管理世界》第5期。

[28].    张成思,2007,《国际资本流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国家外汇管理局内参(保密资料)。

部分英文期刊成果(全部为独立作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1].    Zhang, C. (2017), “The Great Globalization and Changing Inflation Dyna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 forthcoming.

[2].    Zhang, C., Sun, Y. (2016), “Confidence in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 and Finance, forthcoming.

[3].    Liu, G., and Zhang, C. (2016), “Financi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The World Economy, doi: 10.1111/twec.12430.

[4].    Luo Y., Zhang, C., and Zhu, Y. (2016), “Openness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inancial Resources Distribution.” Emerging Market Finance undefinedamp; Trade, forthcoming.

[5].    Liu, G., and Zhang, C. (2016), “The dynamic linkage between insurance activities and banking credit: Some new evidence from global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 and Finance, 44(1), 40-53.

[6].    Zhang, C., Zhou, Y. (2016), “The Global Slack Hypothesis: New Evidence from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 and Finance, 42(1), 339-348.

[7].    Zhang, C. (2016), “How has globalization affected inflation in China.” The World Economy, 39(2), 301-313.

[8].    Su, Chi Wei Hsu-Ling Chang, Zhang, C. (2016), “Nonlinear Taylor Rules in Central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undefinedamp; Economic Development, 25(3), 357-376 .

[9].    Zhang, C., Zhu, Y., and Lu, Z. (2015), “Trade openness, financial openness,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59(1), 287–309.

[10].    Zhang, C. (2015), “The Effect of Globalization on Inflation in New Emerging Markets.” Emerging Market Finance undefinedamp; Trade , 51(5), 1021-1033.

[11].    Lei, C., Lu, Z., and Zhang, C. (2015), “News on Inflation and the Epidemiology of Inflation Expectations in China.” Economic Systems, 39(4),  644–653.

[12].    Zhang, C., and He, H. (2015), “Globalization and Changing Inflation Dynamics in China.” Emerging Market Finance undefinedamp; Trade, 52(3), 625-638.

[13].    Zhang, C., C. Meng, and L. Getz (2014), “Food Prices and Inflation Dynamics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6(3), 395-412.

[14].    Zhang, C., Chaofeng Li (2014), “The Great Moderation in China: A Disaggregated Analysis.” Emerging Market Finance undefinedamp; Trade, 50(1), 35–48.

[15].    Zhang, C., B. Zhang, Z. Lu, and M. Yasumoto (2013), “Output Gap Estim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Emerging Market Finance undefinedamp; Trade, 49 (s4), 127–139.

[16].    Zhang, C., J. Breece (2013), “Understanding The Evolving Inflation Process in China: 1997-2011”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50(3), 331-337.

[17].    Zhang, C. (2013), “Inflation Dynamics and An Extended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for China.” Emerging Market Finance undefinedamp; Trade, 49 (5), 85-102.

[18].    Zhang, C. (2013), “Has Chinese Economy Become More Stable?” 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 18(1), 133-148.

[19].    Zhang, C. (2013), “Money, Housing, and Infl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35(1), 75-87.

[20].    Zhang, C. (2013), “Monetary Dynamics of Inflation in China.” The World Economy, 36 (6), 737-760.

[21].    Gang, J., N. Ye, and Zhang C., (2012), “Financial Crisis, Risk Perception and the Implied Volatility Transmission: A Cross-Region Study”, Manchester School, 80(9), 92-120.

[22].    Zhang, C., G. An, and X. Yu (2012), “What Drives China’s House Prices: Marriage or Money?” China undefinedamp; World Economy, 20(4), 19-36.

[23].    Zhang, C., and Y. Murasawa (2012), “Multivariate Model-based Gaps and a New Phillips Curve for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23(1), 60-70.

[24].    Zhang, C., and Y. Murasawa (2011), “Output Gap Measurement and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for China.” Economic Modeling, 28(6), 2462-2468.

[25].    Zhang, C. (2011), “Why is Inflation in China a Monetary Phenomenon?” China undefinedamp; World Economy, 20(3), 1-18. (刊首文)

[26].    Zhang, C. (2011), “Inflation Persistence,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Economic Modeling, 28(1), 622-629.

[27].    Zhang, C., and J. Clovis (2010), “China Inflation Dynamics: Persistence and Policy Regimes.”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32(3), 373-388.

[28].    Zhang, C., and J. Clovis (2010),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of Rational Expectations: A Serial Correlation Extension.”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13(1), 159-179.

[29].    Zhang, C. (2010), “Inflation Uncertainty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China undefinedamp; World Economy, 18(3), 40-55.

[30].    Zhang, C. (2009), “Excess Liquidity, Inflation, and Yuan Appreciation: What Can China Learn From the Recent History?” The World Economy, 32(7), 998-1018.(刊首文)

[31].    Zhang, C., D. Osborn, and D. Kim (2009), “Observed Inflation Forecasts and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1(3), 375-398.(封面文章)

[32].    Zhang, C., and J. Clovis (2009), “Modeling US Inflation Dynamics: Persistence and Monetary Policy Regime Shifts.” Empirical Economics, 36(2), 455-477.

[33].    Zhang, C., D. Osborn, and D. Kim (2008),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from Sticky Inflation to Sticky Price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40(4), 667-699.(封面文章)

专著:

[1]. 2016,张成思(著,30万字),《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 2016,张成思(著,50万字),《金融计量学——时间序列分析视角》(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2012,张成思(专著,50万字),《金融计量学——时间序列分析视角》(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百所高校《金融计量学》和《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指定用书)

[4]. 2009,张成思(专著,40万字),《通货膨胀动态机制与货币政策现实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作:

[1]. 2016,Economy of Words(《语控经济》,25万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独立翻译)

[2]. 2011,《Econometric Analysis》(格林《计量经济分析》第6版,100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独立翻译)

[3]. 2009,《Global Investment》(《全球投资学》第6版,CFA指定教材,7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独立翻译)

[4]. 2009, 《New Frontiers of Economics》(《经济学新前沿》,50万字,与李涛等合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2007,《Multinational Finance》(《国际金融》)双语教材中文作者,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专访:

张成思,《人民币贬值的基本逻辑》,《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4月22日。

张成思,《媒体舆论透明有助合理引导公众通胀预期》,《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3月22日。

张成思,《普通商品金融化趋势值得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1月8日。

张成思,《稳通胀、促增长:改进货币政策的路径选择》,《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4月8日。

张成思,《理解国内通胀 需考虑国际影响因素》,《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1月5日。

张成思,《从“保增长”到“稳增长”》,《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3月12日。

张成思,《贸易开放与中国经济平稳化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1月12日。

张成思,《如何理解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中央电视台,2011年3月24日。

张成思,《“输入性压力”终究是暂时的》,《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3月5日。

张成思,《2011年四季度通货膨胀走势》,《中国金融家》,2011年10月1日。

张成思,《加息或成调控常态》,《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2月10日。

张成思,《CPI不足以成为衡量通胀的唯一指标》,《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1月1日。

张成思,《三步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12月2日。

张成思,《CPI与GDP平减指数相差悬殊,宏观政策选择路径面临调整》,中国社会科学报《谏言》专栏,2010年3月11日。

张成思,《我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之路》,中国社会科学报《当代学人》专栏,2010年3月11日。

张成思,《政策扶持应从技术引进转向落后经济部门》,商务周刊,2010年第17期。

张成思,《关于银行承兑汇票问题》,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10年11月。

学术职务:

[1]    全国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2]    中国金融40人论坛—青年论坛管委会委员、论坛召集人

[3]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4]    China and World Economy编委(SSCI期刊)

[5]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期刊编委(Econlit 收录期刊)

[6]    达沃斯论坛专门委员会专家候选人(201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推荐)

[7]    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

[8]    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金融英语证书考试专家组专家

[9]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

[10]    美国计量经济学会成员

[11]    英国皇家经济学会成员

[12]    国家外汇管理局顾问专家

[13]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兼职研究员

[14]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中文权威学术期刊匿审专家

[15]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个高校博士生毕业论文外部答辩人

[16]    中国农业部项目规划办项目评标金融专家

[17]    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金融专家

 

国际SSCI期刊匿名评审: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China Economic Review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Economic Modeling

Emerging Market Finance and Trade

Empirical Economics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Macroeconomic Dynamics

Regional Studie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The World Economy

The Manchester School

Urban Studies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    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基于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逻辑》。

[2]    2016年12月-2021年12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3]    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危机时代的通胀风险、通胀预期与货币政策互动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71173224。

[4]    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经济波动与财政货币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2JJD790039。

[5]    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通胀预期管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2AZD058。

[6]    2011年3月-2011年12月,主持中国财政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信息化决策》项目。

[7]    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8]    2008年6月-2009年12月,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今后几年我国价格波动趋势及其动因研究》,项目批准号:08CJY048。

[9]    2009年2月-2011年12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负责人,项目名称《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08JZD0011。

[10]    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项目名称《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项目批准号:07AJY015。

[11]    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课题子课题负责人,项目名称《我国银行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05JJD790097。

[12]    2007年3月-2008年1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自由探索项目《我国通货膨胀动态传导机制与预测研究》,项目编号21353232(已结项,鉴定等级为优,项目成果论文6篇)。

[13]    2006年12月-2008年1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研项目《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通胀率动态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6XNB003(鉴定等级为优,项目成果论文8篇)。

学术会议发言与主题演讲:

[1]    2013年4月16日,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3)发布暨支付清算理论与政策高层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嘉宾、主题演讲),北京。

[2]    2011年9月22日,Conference on Changing Global Economy and China’s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嘉宾、主题演讲),北京。

[3]    2011年6月,中日韩三国15人专家区域货币合作高层研讨会(特邀嘉宾、主题演讲),韩国首尔。

[4]    2011年3月26日,China’s CPI: Cheating Price Inflation? 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学术研讨会,专题发言。

[5]    2010年9月31日,《中国通货膨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6]    2010年5月31日,《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变迁研究》,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学术研讨会,

专题发言。

[7]    2009年8月24-25日,《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

治研究所专题研讨会,(特邀嘉宾、主题演讲),北京。

[8]    2009年8月19-21日,《第六届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专题发言,北京大学。

[9]    2009年3月23-27日,《转型中的中国通胀持久性:结构变化与政策区制》,第9届美国西部经济学家会议,日本京都。

[10]    2007年12月16日,《中国通胀惯性问题研究》,第7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深圳大学undefinedamp;香港大学。

[11]    2007年12月12日,The Persistence of China Inflation Rates,ACE2007 Conference,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2]    2007年12月4日,《 中国流动性过剩、通胀持久性与治胀成本问题研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学术研讨会上的专题发言。

[13]    2007年10月30日,《国际流动性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undefinedamp;世界银行国际研讨会,北京香山(特邀嘉宾,主题演讲)。

[14]    2007年9月,《中国通胀惯性特征及货币政策启示》,第7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浙江大学。

[15]    2007年4月, 《通胀率动态机制建模研究》于2007年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香港科技大学(特邀专场主持人undefinedamp;学术演讲)。

[16]    2007年3月, 《新时期中国通胀率动态机制与货币政策对策研究》,于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双周论坛上的发言,中国人民大学。

[17]    2006年11月,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通胀率动态模型研究》,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专题课上的发言,北京师范大学。

[18]    2006年7月, 《广义矩回归(GMM)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于2006年世界计量经济学年会远东会议上的发言,清华大学。

[19]    2006年1月,“On the Successful Estimation of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讨会上的发言,北京大学。

[20]    2006年4月,《通胀率预期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于2006年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年会上的发言,英国诺丁汉大学。

[21]    2005年5月,  参加《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的执行》学术会议讨论会,曼彻斯特大学管理学院undefinedamp;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联办,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22]    2004年12月,《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指标变量的确定:矢量回归模型的应用》,于第四界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大会发言,南开大学。